上回说到,徐有亮被逼上山坡,徐小阳战死,徐小月又接替了姐姐挡住上山的道路。
徐小月杀了西戎三王子,与梅子良战在一处。
徐小月终究体力不支,打够多时,两脚发软,瘫坐地上,再难站起,只舞着宝剑抵挡。
梅子良低声道:“莫再死撑,我不愿擒你。”
徐小月会意,见梅子良大刀又来,便不阻挡,把眼一闭,被那一刀砍在颈上,一颗人头飞落地上,顺山坡滚将下去,被兵丁接住,交与王柯。
西戎二王子看见,连叫可惜,抢几步赶到,忙把小月的衣裳也剥了,依然寻木棍来辱。
梅子良也不去理他,舞大刀攻上山坡,后面几员将官紧紧跟上。
徐有亮看见,心中不忍,数度要自尽,被张萍拦住:“主公,哪有主公死了,臣下苟活之理,主公要死,也等张萍死了再说。”
看看梅子良冲到小路尽头,那些兵丁不顾生死,冲上前去,被众将一一砍翻。
张萍手擎两头枪,把身子护住徐有亮,君臣两个背靠峭壁,准备生死一搏。
王柯步上山坡,看着张萍,十分敬佩道:“徐千岁,事已至此,又何必再战,难道只剩了一个张将军,还要他再死么?”
有亮道:“有亮性命在此,只管拿去,只求你们放张将军一条生路,莫使她受辱。”
张萍听了,知道有亮执意要死,便道:“主公,张萍无能,不能保护主公,张萍去了。”将宝剑一举,向王柯直冲过来。
王柯知她寻死,也许此时死是她最好的归宿,便向旁一闪,宝刀一挥,张萍原式不变,直迎上来,被那大刀拦腰砍作两截儿,倒卧于地,痛苦挣扎。
王柯不忍,想要补一刀结果她性命,却被二王子赶在前面,抓住头发,把半截儿身子抢了去。
王柯无奈,只得由他。
徐有亮此时已是孤身一人,随手抽出配剑,便要自尽,忽然晴天响了一个霹雷,一道电光打在剑上,有亮便拿不住剑,落在地上。
徐有亮乃是王爷之尊,怎肯被他活捉,忙转身向山壁上一头碰被,却被梅子良抢上来,一把抱住,众人一拥齐上,将有亮捆绑起来。
徐有亮见死不成,仰天长叹道:“苍天,奈何令有亮受辱如是?!”
众将簇拥着有亮,转身下山。
回头看时,那西戎二王子忆将张萍的两半截身子衣甲剥了,一手抓着她头发,一手抓着她脚踝,倒提着跟在众人后面。
只见那身子断口处,肠子内脏流将出来,拖在地上,人尚未死,两只杏眼眼巴巴看着有亮。
有亮道:“王将军,念她忠义,给她个痛快吧。”
西戎二王子还待不肯,见众将眼中都有不豫之色,心中发虚,只得将张萍丢在地上,拔腰刀自她身子断口处一刀捅在心上,一时间鲜血喷溅,死于非命。
下得山来,解入白虎关中,路边城门,已见徐小阳姐妹的尸身四肢摊开,火字形摆在路边。
又有三员女将身边女亲兵二十余人的尸体,也照徐家姐妹的样子倒卧于地。
只见那些女兵女将,暴露的牝户之中,都插着树枝木棍,苍白的玉体上伤痕累累。
徐有亮看了,不由黯然神伤,扭头垂泪,步入关中。
众人将徐有亮押了去见花荣,有亮此时也想开了,昂然而入。
花荣喝道:“帐下可是徐有亮么?”
“正是本王。”
“见了本帅因何不跪?”
“俺乃王爷之身,岂能跪你一个黄毛丫头?”
“大胆,你不怕死么?”
“自本王从军至今,大小战阵终历无数,生死早不在心,怕些什么?”
“哈哈哈哈,徐兄果然英雄,冯某佩服。”徐有亮回头看时,原来是冯庆,身后还跟着陶秀英。
“原来是冯家贤弟,倒要恭喜了。”
“是哪个如此无礼?一字并肩王也是你们捆的么?”冯庆边说,边过来解了有亮绑绳。
“冯贤弟不必如此,今既被擒,要杀要剐,尽由贤弟。”
“徐兄说哪里话来?你我兄弟都是人中龙凤,只是一山容不得二虎,必有一场相争,只是或早或晚,谁胜谁负罢了,此时既然胜负己分,又何必你死我活呢?”
“即便你不杀我,有亮也无偷生之理。”
“徐兄错了。”
“我哪里错了。”
“徐兄虽败,你部下大将尚存多员,并占着天下四分之三,日后虽不足以与兄弟争天下,毕竟不服约束?那时节,纷争仍在,民不聊生。徐兄与我虽然相争,都是为了黎民百姓。如今天下思定,不愿再战,正要徐兄出面,劝他们解甲归田,以解万民于倒悬,又何必以意气之争,而害天下百姓受苦呢?”
有亮听了,知道冯庆想借自已的口,让旧部归顺,以息烽火,便道:“贤弟之意,有亮尽知,但我身为千岁之尊,若要投降,岂不被世人耻笑?此话休提,有死而已。”
冯庆相劝甚久,不能动徐有亮分毫,心中着急,便要发火,陶秀英看见,急忙抢过话头道:“主公莫恼,徐千岁也莫执拗,此事来日方长,且慢慢商议,莫如先用过晚膳,明日再议不迟。”
却说冯庆,在陶秀英的安排下,备下酒菜与徐有亮饮宴,然后安排馆驿安歇。
此后数日,冯庆三日一大宴,一日一小宴,在陶秀英的安排下,与有亮共忆三家兴兵之故事,叙说友情。
这一晚,有亮躺在床上,夜不能寐,思前想后,黯然落泪,直至深夜方才入睡。夜半时分,只听有人呼唤自己,猛然睡来,竟真有人在叫:“有亮贤侄。”
徐有亮一听,原来是张圭的声音,不由大惊道:“可是舅父来了?你是人是鬼?”
只听张圭在半空中道:“也不是人,也不是鬼,死的不过是我法身,真身早登蓬莱真境。”
“原来舅父成仙而去,却苦了侄儿受苦。”
“有亮贤侄,可记得我离去之时所说过的话么。你违天意而行,致有此败。”
有亮一听,记起当初张圭叫他放过王禀正以制冯庆的话来,不由悔恨交加。
“有亮贤侄,错既铸成,悔也无意,如今更当猛醒,不可再违天意,以免遗祸子孙啊。”
“不知叔父何以教我?”
“叔父若想救你出去,也不是难事,但如今连年战祸,民不聊生,天下思定,你想东山再起,也无人响应。你此时应当顺应天意,拥冯庆登基,再莫使生灵涂炭。”
“叔父,那冯庆此举,不过想利用侄儿,待天下大定,他必杀我。”
“徐家有九五之运,此乃天定,只是不应在侄儿之身。今后数年,你还有一次灾祸临身,不过,只是一场虚惊,决不伤及性命,过了此劫,便一帆风顺了。日后也还有姻缘到你,若不然,何人替徐家传宗接代?须知受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侄儿明白。”
“既如此,舅父便去了,日后还有见面之时。”
徐有亮得此玄机,心下大定。次日饮宴,冯庆再提当年之事,暗中见有亮目中含泪,知道心结已解,急忙趁热打铁,那有亮终于离席跪倒,口称“万岁,有亮罪该万死。”
自冯庆兴兵以来,当皇上的梦也不知作了几回,没想到,第一个称自己万岁的,竟然是自己最忌惮之人,不由大喜,急忙上前搀起道:“徐兄不必如此,你以苍生为念,实天下至善之人也。”
当下,冯庆许诺,登基之后,封徐有亮世袭亲王。
其实史文龙和胡月尚不知有亮投降,攻城甚紧,有亮亲上城头,劝其归顺。
史文龙见有亮相劝,无奈传令全军投降。
冯庆对史文龙和胡月十分爱惜,仍封大将。
徐有亮又马不停蹄,四处奔走,将关玉罄、洪伟、黄允祥,以及南岭等各路人马一一劝降。
是年,冯庆在业城登基,因原藉在玄武关外,地理属水,便立国号为水,自封水太宗,又追谥其祖其父为太祖、高祖。
封徐有亮逍遥亲王、乌得海仍为西戎王、花荣因战功而封北青龙王,曹云龙封南青龙王、黄冕封南岭王、冯小玉收为长公主、陶秀英封开国侯兼左丞相、其余开国功臣各有封赏,徐有亮原来的众将也都封作大将。
黄允祥和洪伟原就是曹云龙的手下,换主人也换惯了,正好享其安乐,关玉罄和胡月不愿在冯庆殿前为臣,不辞而别,不知去向。只有史文龙和花凤仍在朝中为将,后来西戎王乌得海兴兵入侵,史文龙和花凤奉旨征伐并留戍边城,与西戎作战几十年,死于任上。
各位,《帝国》一文,由段家的大真朝开始,到了这冯庆建立大水朝,故事似乎也该结束了。
且慢,石砚写这部书,原不是为了写那天下纷争,尔谀我诈之事,乃是为了那出生入死的巾帼英雄。如今天下虽定,而英雄的悲欢命运未完,还有那徐有亮,更要有一番惊骇到他。
要知各位主人公如何结局,请看《帝国》结部。
帝国结部001帝国(结部)
石砚
第一回——老隐士林中说女相,陶秀英觊觎皇后冠
《帝国》一文,凡一百八十五回,自大真朝段琪子纳父妾而起,说到王、徐、冯三家割据,又说到王禀正废真帝而自立,直至冯庆收降徐有亮,天下再成一统,算是告一段落。
此结部所说,乃是帝国巾帼的归宿,又暗含着此后徐氏灭水朝的因由。
却说冯庆,白虎关下擒了徐有亮,又好言好语劝其归降,并借徐有亮之口,劝得其部下归降,天下自此又成一统。
不日,冯庆建国大水朝,定都业城,自封为太宗。其余有功之臣各有封赏。
冯庆在业城行了登基大典,众文武山呼万岁,朝贺已毕,各自赴任。
这其中有最郁闷者,也有最风光者。
最郁闷者莫过于徐有亮。他本是一代豪强,曾率百万雄兵,所向披糜,罕有对手。大雄关下一战,本已稳操胜劵,不想一招棋错,满盘皆输,只因用人失当,被曹云龙阵前倒戈,失了要津,数十万人马全军覆没,只剩下孤家寡人,被获遭擒,虽然被封逍遥王,人前又如何抬得起头来?若不是其舅张圭点化,怕也只落得个含愤自戗了。
最风光者有两人,不是那冯庆,也不是皇后祁氏,乃是陶秀英与花荣。
那花荣是开国武将第一人,又封了女王爷,自古至今,除了武则天,也无人敢望其项背,自然志得意满,风光无限。
而陶秀英呢?自比留侯张良,又封了开国侯兼左丞相,后来又加了吏部尚书,女人之中,文可比武周的女相上官婉儿,武可比浑天侯穆桂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文武百官要见冯庆,都要先来巴结陶秀英,怎不风光?
却说这日早朝已毕,陶秀英乘坐八抬大轿,前呼后拥返回女相府,然后带上几个丫环并仆从,一齐往西北郊山里来看景致。
只见那山谷清幽,一时贪看风景,竟忘了时间。
行至半山,又见一片翠竹,十分茂盛,秀英道:“江北地方,难得有竹,定有高人隐士住在这里。”鼻中又闻茶香:“我正口渴,倒要讨杯茶来吃。”乃命仆从驻足林外,只带了两个丫环,循那竹林中小路而行。
行过半里,见道旁有一四方小亭,一位老者,仙风道骨,坐于亭中,面前几上有一把壶,两个盏,又有一暖炉温水。
那员外远远看见秀英,也不起身,依然坐在那里道:“晨起之时,有喜鹊枝头鸣叫,知有贵人到,不想乃是女丞相到了,请入亭来,奉茶一杯。”
陶秀英见那老者十分面善,便向前问道:“老者如何知道本相要来?”
“嗬嗬,陶军师,不认得老朽了么?”
陶秀英走近了仔细看时,不由惊讶道:“我道是谁?原来是王老先生,自先生早离了王禀正,一向没有音信,不想却在这里享福。”
原来此人便是三家攻打七星蟠龙阵时王禀正的军师,老侠客周天的好友王若望。
那王若望虽然助王禀正攻入业城,却知王禀正并非可以成大事之人,所以不辞而别,如今两个同道重逢,自然十分高兴。
王若望忙唤了童儿来,命其将茶水送与林外秀英的从人,自与秀英在亭中品茶。
两个各自谈论了些相别后的闲事,又忆起当年共破胡太师大军之事。
若望道:“当初三家兴监国之兵时,老朽便知冯玄武必登大保,如今果然应我所算。”
秀英听了,心中不以为然道:“既然如此,老先生因何不投我家主公,反投王禀正帐下?”
若望道:“老朽本是山野村人,并无荣华富贵之命,也无荣华富贵之想。老朽出山,不过为应天地之数,助破胡达,功成便身退,投在哪个帐下,原无差别。”
“先生真乃得道高人,全无市俗之念,我不如也。”
若望从秀英的话中,早听出嘲讽之意,只作不知道:“老朽与女丞相原有旧识,今有一句话相劝。如今女丞相位极人品,天下敬仰,可谓风光无限,只是花无常红,人无常好,有道是月圆则缺,还望女丞相早作打算。”
“老先生此言何意?”
“女丞相自号女留侯,可知那留侯张良归处。”
“辞官不作,闲云野鹤,自在逍遥。”
“着哇!女丞相何不效仿当年留侯,功成身退,以图自保?女丞相虽然是开国功臣,功高盖世,也须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理。”
“老先生差矣,那留侯是因功高盖主,怕刘邦相忌,所以才走。秀英一介女流,又不会武,既无谋位之私,也无篡国之能,难道还想当女皇帝么?皇上因何而忌?老先生多虑了。”
“女丞相既如此说,老朽也不多言,只劝女丞相时时谨慎,处处小心。日后还有两件大事要女丞相建功,只望女丞相适时身退,免得误了性命。”
“呸呸!老先生如何出语伤人?”秀英听了,心中十分不爽,面有怒色。
“老朽哪里是出语伤人?女丞相既能助水太宗得了天下,必是神课,难道不曾替自己算上一算么?”
“本相不会起课算卦。”
“那便罢了,算老朽多嘴,失语之处,还请见谅。”
“即是旧识,我不怪你。就此告辞。”秀英心中烦恼,起身告辞。
“恕老朽不远送了。”王若望长身站起,一揖到底。
离了竹林,陶秀英无心游山,回府而去。
若说陶秀英无能,只恐天下人都不答应,不然那冯庆又怎生得了天下?其实论运筹帷幄之道,陶秀英比王若望略胜一筹,但论识天机,明兴衰之道,陶秀英便不及王若望甚远,更没有王若望之心胸,此也是陶秀英日后数次失了归隐的机会,因而戴罪殒命之因。
说起冯庆,真无忌惮秀英之心,反而信任有加,不只因她是女流,更因她是文官,并无军权。
只是那陶秀英虽无篡位之心,却有鹊占鸠巢之念。她自思一个女子,既不能娶妻生子,早晚必要有个归宿。只是她自己身为丞相,位极人品,天下之大,除了曹云龙和徐有亮是千岁之身,冯庆位居九五,还有哪个堪与之相配?
那徐有亮是亡国之君,早晚被皇上寻个因由取了首级,自不能许身于他;曹云龙也是降将,天下都知他的人品,也不能嫁,那便只有一个皇上可以托身了。
论年记,陶秀英正当花信,论容貌,堪受天下女子之嫉,论才学,足可自比张良、孔明,那冯庆又屡现其意,因此上,陶秀英自信早晚必为皇上所纳,那时节,便终身有靠。如今皇后年长,又身体羸弱,早晚东宫之位也是我陶秀英的。
陶秀英以为,只要不足以对冯庆的皇位构成威胁,冯庆必定保护自己,就是那皇后祁氏,也不敢把她怎样。
难道陶秀英真的没有给自己起过课吗?自然不会,她也算出自己未来危机四伏,只是被名利蒙住了眼,常言道:鸟见食不见网,人见利不见害,天下又有哪个能学张良不贪富贵荣华呢?
陶秀英以为王若望嫉妒她功成名就,把他的苦口良言放在一边,日后身逢危境,为人所救,又是自尊心作怪,拒绝相救,终入罗网,可嗟可叹!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帝国结部002
第二回——花荣狂傲召忌,有亮有意伤人
放下陶秀英暂且不表,再说北青龙王花荣。
那花荣舍死忘生,一支孤军出玄武,强渡北沙河,四千人马进诸亭,进而夺下青龙关外千里沃野,断了徐有亮粮草供应,迫使徐有亮孤注一掷攻打大雄关。又弃青龙于不顾,二次孤军深入,兵困平岭,利用小校说反曹云龙,扼住徐有亮归路,消灭徐有亮大军数十万,终使冯庆绝处逢生,一统天下。
可说大水朝一统江山,三分之二姓花,怎么偏偏那冯庆就把一个青龙王,分了一半给曹云龙?这都是陶秀英和祁皇后的主意。
别看那祁皇后手无缚鸡之力,却是个心明眼亮之人,又心黑手辣,乃是冯庆贤内助。
若说冯庆得天下之后,最忌惮者两人。
一个是徐有亮,徐有亮曾为一方霸主,如今阴错阳差,把一个大好江山让了冯庆,心中抑郁难平,虽然如今他的部属十九卸甲归田,毕竟其号召力不可小觑,故尔冯庆封其为逍遥王,有爵无职,养在京城;然而,冯庆所面临的最现实的危险却是花荣。
俗话说得好,功高盖主,冯家江山有三分之二是花荣所得,自然心高气傲,目中无人,把满朝文武都不放在眼里,朝中武将有权者又多为其青龙关所收部属,一但造起反来,难有所制,因此,早在花荣派人讨封之初,冯庆等人就已经打定主意,早晚要除了花荣这个祸害。
为此,祁后与陶秀英皆以为,要制花荣,需借他人之手,而足堪与其相制者,曹云龙尔,故将那青龙王一分为二,各得其一,并把青龙关外白龙、黑龙、黄龙、赤龙四关及关外土地分封与两人,又把原来花荣的部将,都封在其他地方,以免养成大患。
这两个青龙王为着要独霸青龙,必然相互忌惮,冯庆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果然,并曾上任,两个青龙王已经暗中较起了力量。
那花荣本是派人逼冯庆传令封作青龙王的,如今改封北青龙王,是明着降了级,这岂是花荣所愿,不免言语之中,多有不满之意,满朝文武尽知。
只为那花荣目中无人,怨之者众,多有暗祝其失势者,这也是花荣日后倒运之故。
再说这一日早朝散后,冯庆留陶秀英商议国事,又说起三王之事,那陶秀英忽然心生一计道:“万岁,臣有一一石三鸟之计,不知可行否?”
“卿家讲来。”
“这徐有亮自凤翎死后,孤身至今,不如派人替他与花荣说合,叫他们结亲。”
“岂有此理,如此令两獠合一,孤的江山哪有宁日?”
“不然。那花荣心高气傲,徐有亮是其手下败将,她怎肯与之结亲?若知万岁有意将她许与徐有亮,她不敢抗旨,定会趁万岁尚未降旨之际,百般设计陷害徐有亮。如此,叫三蕃势成水火,万岁从中得利,却不是好?”
“卿家此计甚好,不知何计将安出?”
“可暗使人传出谣言,说万岁有意将花荣许与徐有亮,臣再旁敲侧击,暗探徐有亮口气。若徐有亮有意,花荣无情,花荣必然要害有亮,那时万岁只要装聋作哑,顺水推舟,便可除去一害,也免得世人说万岁杀降将,言而无信。”
“就依卿家之计。”
过得几日,祁后在御花园设宴,单只请了徐有亮进宫。
自从冯庆登基后,三天两头请徐有亮饮宴,主要目的是为了借机探查徐有亮的心思,看他有无野心造反谋位,徐有亮小心应对,侥幸没有露出马脚。最后,徐有亮已听见街头巷尾的谣言,想着这头亲决不可结,可万一冯庆提出来,自己又不能抗旨不遵,所以听说皇后有请,心中暗自盘算着对策。
到了御花园,除了祁氏,冯庆、冯小玉和陶秀英也都在座相陪,徐有亮越觉那谣言变成现实的危机。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不等祁后开口,徐有亮就抢着说话,只管把花荣和陶秀英两个不住夸奖,说她们是女中豪杰。祁后一见,顺势便问:“逍遥王,按你看,那北青龙王花荣如何?”
“花王爷容貌俊美,又武艺高强,实是大水朝第一美人儿,放在任上,不免埋没了如花美貌,又易生变故。依臣所见,不如叫皇上将她收为贵妃,一是安了她的心,皇上也早晚得享美人侍候。”
“哦?”祁后倒是十分意外,同时心中又非常不痛快,因为女人都是嫉妒的,花荣被说成是大水朝第一美人儿,自然召了祁后的嫉恨,不光是祁后,连冯小玉和陶秀英也都在心中不服,却又不便挂在脸上。这是徐有亮临机应变,想出来的法子,表面上夸花荣,实际上是给花荣制造麻烦,他知道,冯庆放不过花荣,自己再成了她的丈夫,不是等着挨宰吗,还不如把花荣给冯庆安上。
“难道逍遥王自己不打算纳那北青龙为妃么?”
“花王爷天下至宝,只应属帝王之家,有亮无福,怎敢妄想?”
“若是哀家有意替你两人说这头亲呢?”
“皇后饶命。”徐有亮扑通就跪下了:“若有亮有什么过错,娘娘只管把有亮杀了,有亮决不敢娶北青龙为妃。”
祁后她们本来也没打算真把花荣说给徐有亮,这只不过是一计而已,所以她赶快叫宫女搀起有亮,好言相慰,不过宴会之后,她们反而进一步制造谣言,添油加醋地说徐有亮有意娶花荣为妻。
过了些时日,冯庆又依陶秀英之计,给徐有亮逍遥王之上又加一爵,封作都青龙王,号九千岁,赏了数十名侍卫,送其去白龙关上任。
论起来,按资格,徐有亮曾是一字并肩王,封个都青龙王也不算过分,只是如此一来,他便成了花荣与曹云龙的上司,花荣与曹云龙见了他都有一跪之礼,这叫花荣哪里容忍得下?而那曹云龙对徐有亮有辱妻杀妾之仇,本就是对头,如今徐有亮成了顶头上司,怕不早晚生出事来,因此曹云龙便也忌惮于他。
徐有亮明知如此一来,自己便被放在了炭火之上,但如今是寄人篱下,也无办法,只有想方设法,对花荣和曹云龙敬而远之,然后找个机会,走他娘的!
原来自从徐有亮受了其舅张圭的点拨,归降了冯庆之后,就日夜想着早离险地。最初,他肩负着利用自己的声望劝降旧部,安定天下的重任,而大水朝建国之后,冯庆一直对他忌惮有加,看守严密,不肯放松,所以也没机会逃走。
如今被封在白龙关,便离了冯庆左右,逃走的机会可就多了,他可没想过要掺和到冯庆、花荣和曹云龙三个的明争暗斗中来。
不过花荣却不知道徐有亮有逃走的念头,她心里最为担心的,便是忽然有一日,冯庆下道旨意,叫花荣嫁与徐有亮。花荣的北青龙王府就在白龙关,而冯庆加封徐有亮都青龙王,却不把他的王府建在青龙关,反修到自己的白龙关来,其目的何在,不问可知。
想花荣哪里肯把自己“天下第一美女”的身子,作了手下败将的玩物,何况花荣也知冯庆早晚必要以谋反罪名除掉徐有亮,自己嫁在他身边,正好被其诛连,因此要杀有亮之心日盛。
不过,花荣也明白,如果自己杀了徐有亮,便要担上以下犯上之罪,也是一死,思来想去,被她想出一条将计就计之道来。既然冯庆早晚要杀徐有亮,何不给冯庆一个理由,叫他自己杀了徐有亮,也免得自己受连累。
想至此,花荣忙叫手下安排车杖礼物,要去拜会曹云龙。
不知那花荣因何故要见曹云龙,且听下回分解。
帝国结部003
第三回——冯庆下旨除异已,花荣月下追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