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书说到,陶龙由小路偷袭,攻下百花城,何秀英自刎,徐有亮大败,向西溃败。
陶龙追到山外,正遇有亮在沟口相候,为了有足够多的兵力与有亮抗衡,陶龙领着所有偏将以上将官抢出沟来,再让队伍跟进,却不想徐有亮并未进攻。
正在奇怪的时候,徐有亮的阵式突然向两边一分,只见对方阵式闪开处,露出一片要命的兵器来,在半圆形的阵式中,六十多辆铁插车和三十几座铁浮屠交错着排列在那里,炮口正对着陶龙的队伍,一步步向内压过来。
陶龙一见,大呼:“上当了,快退!”话音未落,惊天动地一声巨响,对面的铁浮屠中喷出一条火舌。
这铁浮屠就是当时的火炮,里面装了半下火药,然后是成斤的铁砂子,炮声一响,铁砂子扑天盖地打去,什么样的大将也抵挡不住。
此时陶龙的两万军队已经出了山口,列成队伍,陶龙与众将正在队伍的最前面,离对方只有百步之遥,而且为了给后面新出沟的兵卒让路,队伍还在不停地向前移动,正在对方的射程之内。
一排炮声响过,陶龙和他身后的曹东升身上中了无数弹丸,被炸得血肉模糊,卞玉那时正巧在曹东升身后,没有炸到,上百名将官加上已经列阵的军卒死伤一片,惨不忍睹。
可怜陶龙是大真朝知名的大将,却葬送在这百花山前。
卞玉一见,急忙叫活着的军卒抢了陶龙与曹东升的尸体,向沟内撤退,哪知由于前面陶龙急着出沟,命后面队伍快行,此时前面的要退,后面的不知道还向前冲,两下里纠缠在一起,乱作一团。
等卞玉明白已经不能后退,挥军冲锋的时候,已经给徐有亮装炮提供了时间,第二排炮又打过来,直炸得儿郎鬼哭狼嚎的。
卞玉从士兵手里抢了一块藤牌,挡在身前,虽然被炮打中,却只有马被炸死,他自己幸免于难,急忙换了一匹马,趁着对方装炮的空当向前冲来。
离对方的铁浮屠还有三十几步远了,只听梆声一响,铁插车轰隆声响,一齐向他压过来,卞玉知道不好,想回马已经来不及了,被二十辆铁插车团团围在当中。
此时才从队伍后面闪出徐有亮和张圭,有亮把手中枪一举,领着凤翎和赵凤竹、史文龙也一齐向官军队伍杀过来。
主将一死,唯一的大将又被困铁插车,其他副将、偏将哪里是人家的对手,士卒更是士气低落,只剩下投降的份儿了。
不一时,战事结束,官军众将中,副将有一人投降,偏将、牙将降者二十余人,其余尽数被斩,只有卞玉还在插车阵中左冲右突。
有亮命收了铁插车。
卞玉见插车去了,正在莫名其妙时,徐有亮已经到了面前,劝他投降,卞玉道:“我乃朝廷命官,理当尽忠报国,今日战败,有死而已。”乃引刃自刎。
徐有亮大获全胜,挟势冲入山口,官军没了主帅,哪里有胆量把守,逃的逃,降的降,有亮重新夺回了百花城。
原来徐有亮兵败百花城后,急忙向西败退,一直退出了百花山,正遇上押粮到此的张圭。
这些铁浮屠和铁插车都是当初虎狼峪中的物件,破阵之后,被有亮得了,派人运出山来,以备所需。但山路艰难,这些铁家伙动起来可就慢得多。
那日张圭押粮到了通镇,正赶上一员副将把这些东西押往卓郡,张圭知道陶龙厉害,徐有亮怕有闪失,所以便带了这些东西赶来助战。徐有亮一见铁浮屠大喜,两人于是便在百花山外布下了阵式,单等陶龙上当。那桃花沟虽然易守难攻,但同样也不易撤退,所以陶龙等于是自己把自己的手脚给捆住了挨宰。
徐有亮得了这场胜利,便把段灵凤南逃的道路彻底断绝了。
但有亮也损失不小,三员女将何秀英和洪三娘、洪四娘阵亡,兵卒也损失了超过十万之数,而官军的军卒大部分逃回南灵关,只收降了两万多人,这也导致了徐有亮整体军力的下降。
百花城十分重要,徐有亮不敢大意,虽然舍不得,也只好把凤翎和赵凤竹两个留在百花城,千叮咛,万嘱咐,又给她们运过来五门铁浮屠架在城上,在城东大路上挖了许多深沟,以减缓官军可能进攻的速度。直到把一切都安排好了,这才回兵卓郡。
到了卓郡,询问曹化这边的情况,道那段灵凤已经突围数次,都被挡了回去,如今城里大约已经粮尽,每日缒城来降者多达百人。北边王禀正与胡达见了数阵,各有损伤,听得说冯庆已经攻破了玄武关,此时正赶往奉郡,打算与王禀正兵合一处,以破胡达之兵。
徐有亮大喜,忙命张圭去约王俊,商议攻城之事。
见有亮得胜回来,王俊知道卓郡指日可取,急忙到有亮营中共同计议。
还是张圭出的主意,说要想割头,先去膀臂。不如围着卓郡,单攻钥城。
彼时卓郡和钥城之间可以相互以弓箭射杀攻城士卒,如今可以铁浮屠压住卓郡城上的弓箭手,使其无法对钥城进行协防,如此一来,攻克钥城就容易了。
众人都赞同这个意见,当夜,徐有亮派人把铁浮屠悄悄推到城东门外的空地上,装好弹药,瞄准两边的城头。
徐有亮命点起号炮,号炮一响,城上人知道是要攻城,急忙准备弓箭、灰瓶、炮子、辊木、擂石之类,跑到城垛儿处向下张望。只见下面空空荡荡,并无一兵一卒来攻,正没理会间,忽听惊天动地一阵炮响,黄豆大的铁丸射上城来,把那些兵丁登时炸死了不少,其余人吓得忙从城垛处跑开,不知道什么东西竟能从下向上打上来伤人。
放炮的兵丁们没有点灯,就是摸着黑儿偷袭,所以城上的人挨了揍,却看不见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过了许久才知道是铁浮屠,哪个还敢到城边去看,只得蹲在城垛后面,把箭向外乱射,却对徐有亮和王俊构不成任何威胁。
有亮命人,速速攻城,兵丁们立刻冲过护城河,把云梯搭在钥城的墙上,齐声呐喊,用手抓着云梯乱晃。
里面的兵卒看着云梯在动,以为有人爬城,便躲在城垛后,等对方上来好把他们搠下地去,可是晃了半天,就是没人上来。兵丁们莫明其妙。想看又不敢看,因为有个人刚露了一下头,便引来铁浮屠一声巨响,把头都打烂了,其他人便不敢再看。
打了有不到半个时辰,忽然城上大乱,有人高喊:“不好了,王禀正和徐有亮大兵已经破城,快逃命吧!”
不多时,已经有人开了城门,冲出许多兵丁来,要往卓郡城逃走,徐有亮早已把大军埋伏在护城河边,见城门一开,立刻挥军入城,钥城登时破了。
徐有亮冲到城心里,看见王俊从另一头赶过来,两人会合,十分高兴。
有亮:“不知那庞奇现在哪里,我等速速去找。”
王俊得意道:“不必找了,庞奇老贱已经被我擒获。”
有亮听了,急忙向他祝贺。
原来有亮这边放炮的时候,把两边城上的守军注意力都集中到这边来了,王俊却带大军悄悄摸到城东墙下,派了丰子俊和丰美玉两兄妹自城脚徒手攀上去。
由于西边炮声响亮,又有铁浮屠轰城的消息,所以那些朝廷军兵心只在铁浮屠上,再不曾想到会有人用这样的办法登城,所以被他两兄妹轻易爬上城头,杀了守门兵丁,打开城门把王俊放入。
王俊入了城,如生龙活虎一般,摆动手中方天画戟,见人便杀。
那些官军见城池已破,没命向西城门逃走。
庞奇听见炮声出来,先跑到西城门处,又听得东城门失守,急忙打马向东而来,才到街东头,迎面正碰上王俊。那庞奇心无斗志,与王俊只战了几合,便被王俊一戟杆打落马下,命军卒捆了,然后向西杀,正遇见有亮。
一群人在城中东杀西杀,全歼守军。
因为钥城的地势要比卓郡高出十几丈,徐有亮要利用钥城驾炮,王俊便把城池让与有亮。
有亮命把铁浮屠拉进城来,在西城墙上一字排开,对准了卓郡城。
天亮之时,炮已架好,有亮命军兵把铁砂子换成大块的鹅卵石,然后一齐开炮,立时炮声如雷,飞石越过两城之间的天空,落在城里,虽然并没有那么准,却从心理上震摄着卓郡的兵丁,使他们惶惶不可终日。
有亮在城头,看着对面卓郡的士兵被炮打得藏在城垛后面不敢露头,十分快活。
正在那里看士兵们打炮寻开心,张圭赶来,说王禀正和冯庆两位节度使已到卓郡,正在大营等候,请有亮回去会面。
有亮听了十分吃惊,没想到他们来得这么快,忙起身,叫兵丁们继续炮击,自己随着张圭往自己的大营而来。
不知三家会面,如何商议,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十回——高人助阵破玄武,胡王鏖兵各损伤
那么,冯庆又怎么这样快就取下玄武关,赶来合兵的呢?
原来胡达走后,冯庆那边就没了压力,专心想着如何取下玄武关。怎奈守关的守备张得海和大将关仝谨记胡达教训,避不出战,冯庆面对坚壁高城,有天大的本事也奈合他不得,整日悉眉苦脸,忧心忡忡。
一日,冯庆同几员大将出得营来,正在查看玄武关周围的地形,忽听身后何元龙一声惊呼:“将军小心。”
一道白光擦着自己的鼻子尖儿飞过,钉在身边的树上。
“有刺客,保护将军!”几位大将急忙把冯庆围在当中扑面,四下看时,人影也无一个。
冯庆惊魂未定,向那树上看时,原来是一支柳叶钢镖,镖上还夹着一张小纸条儿,心下松了一口气道:“各位将军莫怕,这是飞刀寄柬,不是行刺。”
何元龙忙过来取下飞镖,把那纸条儿拿下来,见上面写着:“今夜四更,前来打城,红灯摇曳为号,便可进关。”
冯庆道:“此人是友非敌,要助我等攻下玄武关。”
“不知他姓甚名谁,哪里去谢他?”
“只看那镖上便知。”
何元龙拿镖来看时,上面錾有一个“周”字。
何元龙道:“此人姓周,但不知名姓,须防有诈。”正说间,忽然嘴唇上中了一块硬土疙瘩,疼得“啊呀”
一声,接着暗处有一男子的声音道:“不识好人心,该打!”
冯庆忙道:“哪位高人相助,请留下名姓,日后也好相谢。”
“山野之人,无名无姓,无说也罢。国家兴亡乃天下人之事,也无须相谢,将军还是速速准备,前去攻城吧。”
冯庆再要说时,已经没了声音,知道是世外高人,不喜世俗烦扰,也便罢了。
到了半夜,冯庆引军悄悄离了大营,摸到城边,埋伏起来。
起初,还见城上兵丁乱走,过不多久,那些兵丁便一个个消失了,接着,城楼处有人把一盏红灯摇了三摇。
为了防止有诈,冯庆没敢全队进攻,事先安排了何元龙前去。
何元龙率两千人马,悄悄摸到城下,却只见城门大开,何元龙小心翼翼地进了城门,只见左右守门的兵丁都睡在地上,推也推不醒。
过了瓮城,何元龙一面派人守住城门,一面从马道上了城墙。
只见城楼处的兵丁也都睡在地上,何元龙知道,这些兵丁大约都中了毒了,心中大喜,忙放起一支响箭,外面冯庆一看信号,忙命点炮进城,将士们发声喊,一齐闯进城来,此时远处城墙上的守军才发现不妙,一齐向这边城门杀来,已是不济。
冯庆率领手下将士如猛虎一般进了城,一部分士兵随裴凤上城墙击退两边的敌兵,保证城门的安全,自己率岳灵等五员女将直奔守备府。
一直跑过了半条街,才到守备府前,只见守备胡得海连盔甲都顾不得穿便抢出门来,爬上战马来战,被灵凤当胸一矛刺个对穿,猛然一挑,飞起在半空,直落到守备府的门楼上,又从上面滚下来,当即身亡。
杀了胡得海,冯庆又来找那关仝。
关仝没有住在守备府,而是另安身于一家大宅,听得炮响,也惊醒了,披挂整齐,上马提棒,赶来战场,迎面遇上冯庆。
冯庆把手一指,喝一声:“关仝还不下马投降,更待何时?”
“我乃朝廷命官,岂能投降反贼,冯庆,还不与我拿命来!”说完,纵起胯下乌骓宝马,手舞金钉狼牙棒,直奔冯庆当头砸下。
岳灵一见,忙飞马挺矛拦住,别看岳灵身量娇小,力气可不小,胯下宝马墨脚玉龙驹,手使丈八蛇矛枪,也是武艺超凡。
两个人战了一、二十个回合,不分胜负,岳灵道:“你这厮是个对手,似这等方打得称心。”
又战了十几合,岳灵突然把马一圈,向外一跳,关仝以为她要跑,纵马一跟,岳灵的马却又圈回来,绕到了他的身后,关仝不曾防备,见对方已然到了身后,知道不好,想逃时已经来不及了,被岳灵一矛刺在软肋,疼得他大叫一声,被挑于马下。
得了玄武关,再找那助战之人,却遍寻不见。只在那盏作信号的灯笼上又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王禀正正与胡达鏖战,速去奉郡合兵。”
冯庆于是休兵一日,然后往奉郡而来。谁知到了奉郡,胡达却撤了。
再说王禀正,自那日离了卓郡,不久到了奉郡,正遇上胡达大军开到。
双方在城外列队交兵。
胡达本来从京里带了十员大将,计是计是洪彬、刘滔、张志武、于得水、曹东升、关仝和女将张牡丹、王菊花、李月季、赵水仙。
洪彬、刘滔、于得水已经在玄武关交战中被斩,关仝后来又死在玄武关,胡达进了北古城后,又从东三关调了大将卞玉、卢德强、孙凤鸣、张海涛、刘子鱼五人,张志武、曹东升和卞玉被陶龙带去南灵关,已在百花山桃花沟外被徐有亮的铁浮屠炸死,此番胡太师带着的大将就剩了卢德强、孙凤鸣、张海涛、刘子鱼和四员女将,共是八人。
王禀正方面,计有大将王柯、关元、丁奇、古风、柯良、毕福星、马有道和女将王银屏、齐巧云、华明玉共是十人。
双方见面,话不投机,随即交起手来。
王禀正这边新出道的大将毕福星要立功劳,抢先出马,胯下青鬃马,手中金柄枣阳槊,出马到阵前叫战。
胡达命东海龙首关守备卢德强出马,卢德强胯下枣骝马,也使一条金柄枣阳槊,两个使槊的打在一起,全凭实力,完全讨不得巧。
虽然武艺上并不差,但毕福星初出茅庐,而卢德强是一镇守备,经验老到,所以战了有二十几合,卢德强大吼一声,将毕福星挑下马来,下马割了首级,挂在马脖子下,回归本阵。
王禀正帐下大将马有道看见,急忙冲出阵前,高声向卢德强叫战,马有道骑一匹胭脂马,使一杆九耳八环刀,对面的龙尾关守备孙凤鸣看见,也挥刀而出。
孙凤鸣骑的是一匹素霜驹,手中一口金背砍山刀,这回两个都使刀,又是讨不得巧的,战了三十几回,孙凤鸣将马有道连头带肩砍去半边。
连输了两阵,这边王禀正心中恼怒,正要派将,古风、柯良两匹战马一齐飞出,向卢德强和孙凤鸣挑战,两将刚刚得胜,杀意正浓,应声出马,与古风和柯良分别交手。
那古风骑的是乌龙驹,使方便连环铲;柯良骑的是姜黄马,使八棱紫金锤。
四员将在阵前打了二十几合不分胜负,胡达阵上龙背关的守备张海涛和青龙关守备刘子鱼怕自己的两个人刚刚打过一仗体力不支,出马来换,关元、丁奇一见,忙出马接住。
张海涛骑的马名叫花斑豹,使一条镔铁戟;刘子鱼骑的是玉花骢,使双枪。
八员将在阵前各举兵刃,两边主将亲击催阵鼓,八个人杀得性起,吼声如雷。
又打了三十几合,卢德强和孙凤鸣比竟是刚打过一阵的,体力明显比对方差了一些,渐渐不支,阵中张牡丹…王菊花…李月季、赵水仙四员女将看见,出马来救,却被关元、丁奇、齐巧云和华明玉接住。
胡达也看出不好,自己抡棒出马,王柯看见,飞马上前,阻住胡达。
胡达老当益壮,奋起神勇,王柯堪堪不敌,这边王银屏急忙飞马迎出,双战胡达,胡达仍是不惧,攻多守少,王禀正于是也加入战团。
这样一来,阵前一场混战,共是二十员将在那里厮杀。
战够多时,古风一铲把卢德强的人头齐颈铲下,柯良则抡锤把孙凤鸣的脑袋砸了个稀烂。
古风与柯良得了胜,赶来助阵,胡达恐自己的手下有失,急忙跳出圈外,高喊收军。
此后打打停停,战了七、八场,双方再无斩获。王禀正正为无法打破胡达的军队着急,忽然一夜之间,胡达的人马不知去向,把他吓了一跳,害怕是胡达寻到什么不为人知的路径绕到自己身后去了,急忙派了多路探马去打探消息,结果胡达的消息未到,冯庆却到了。
这便是事情的经过。两人在奉郡驻扎了几日,打听到胡达退到西亭关内布阵,知道他已经没有进攻的力量,于是让古风和柯良守奉郡,冯庆也派何元龙和裴凤分驻翔凤与会州两城巩固奉郡的防御。然后王禀正和冯庆两个领着各自的部队赶奔卓郡来与徐有亮会合。
不知三家会兵之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十一回——合兵会盟封将,兵临城下劝降
却说有亮回到大营,直奔大帐而来,王禀正与冯庆已经等候多时了。
一见有亮,王禀正忙迎上来道:“哎呀徐洞主,我本想速速返回,赶上合攻卓郡,不想却被你占了先了。”
有亮道:“这可不是我一人之功,你们丰家兄妹才是头功,二公子先入钥城,又擒了老贼庞奇,更是大功一件,徐某只不过打打边鼓而已。”
“徐洞主说哪里话?若没有你的铁浮屠,丰家兄妹也难见功。这桩功劳,你我两家各占一半。”
“王将军客气了。这位想来就是冯将军了?久仰久仰。”
“徐洞主,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啊!”
“彼彼此彼此。哎,王将军,你不是在奉城与胡达交手么?怎么到了这里?”
“那胡达老贼果然厉害,我与他打了几仗,没占到什么便宜,后来听说冯将军攻下了玄武关,赶来合兵,那胡达老儿十分狡猾,半夜悄悄退兵,等冯将军到时,他已走得不知去向。后来探马回报说,那老贼已经退到西亭关内,正在摆一座什么大阵,我想他是打算放弃段灵凤了。现在事情已经不甚急了,不如且休兵几日,故而与冯将军同来卓郡,与徐洞主共商结盟大计。”
“甚好甚好,名不正言不顺,结盟之事早定早好,我等进帐商议。”
虽然三个人的心里都想着自己当盟主,不过这种时候是凭实力说话的。
三家当中,以冯庆的兵最少,而且后方补充能力也不足,所以实力最弱。自虎狼峪得胜后,本来徐有亮与王禀正的实力相当,但百花城一战,损失惨重,而王禀正虽然与胡达交战,死伤了两员大将,却又多了西戎部落前来相助,所以实力大增。虽然徐有亮和冯庆心中不服,但此时这盟主之位却非王禀正莫属,而且两人表面上还要装着心甘情愿的样子。
定下了盟主,又想联盟的名字,最后决定叫靖难监国军。王禀正任靖难监国兵马大元帅,兼中路招讨使;徐有亮任副元帅兼右路招讨使;冯庆任副元帅兼左路招讨使。
第二天,三家的众将一齐来到王禀正的大营中,举行结盟大典,祭过天地神主后,王禀正、徐有亮和冯庆就任正副元帅。
当下,元帅升帐,先以大元帅名义再发檄文,曝昏君诸般恶迹,然后封赏众将:王柯、王俊为靖难监国军正副印总先锋官;王银屏、王小姣为中路先锋官;何元龙、裴凤为左路先锋官;曹化、史文龙为右路先锋官。其余众将各有封赏。全军大排筵宴,犒赏三军。
消息传到百花城,凤翎与赵凤竹十分不快,道:“封个总先锋兼中路先锋便罢了,偏又单弄个什么中路先锋,好让她们压着我们,都是女将,偏她们比我等高强?”
另一边冯庆手下的岳灵等五位女将同样心中不忿,只不过不说便了,几家的女将,现在就较上劲儿了。
话说三家合兵,休整三日,元帅升帐共议军情,先派探马去探胡达之事,然后议论如何取下卓郡。
“既然陶龙和胡达的救兵已退,我们更可久困不攻,免得徒伤士卒的性命。现在段灵凤已经断了救兵,粮草也消耗殆尽,卓郡弹丸之地,早晚必破。”张圭道。
有亮表示赞同,冯庆也同意。
王禀正点头道:“几位说得有理,我见那段灵凤武艺出众,若是投靠我们,攻打胡达正是力助,如今她别无退路,正好迫她投降。依我之见,不如修书一封,派人送进城去,晓以厉害。”
“我也赞成这个主意。只是下书之事十分危险,派谁前去呢?”
一时站出数位将军,有曹化、王柯、王俊、王银屏、何元龙等。
王禀正一一看着他们,然后道:“各位将军勇气过人,本帅十分欣慰。只是徐元帅与段灵凤交手多年,积怨甚深,你的属下若去,只怕段灵凤放得过你们,曹云龙也放不过你们。依我看,还是派王柯前去的好。王柯听令!”
“末将在!”
“就派你去下书,须得小心了。”
“得令!”
这王禀正派王柯前往,也有自己的打算,因为他知道末来徐、冯两个必是大敌,所以有机会就把人往自己这边拉拢,这不是,昨天已经把被擒的庞奇说服,投降了自己,如果再能把段灵凤和曹云龙收在帐下,却不是如虎添翼么?
这几日,段灵凤在城中如坐针毡。
军中已经断了粮草,士卒杀马为食,原来的士兵死的死,逃的逃,只留下了三、五万人,也已经疲惫不堪,徐有亮又在钥城架起铁浮屠,把乱石轰入城中,徐有亮的兵丁还从那边施放冷箭。虽然那铁浮屠一炮装不下多少石头,箭射到这边也已经射不死人,但钥城地势高,卓郡地势低,人家用手都能把石头扔过来,这边却什么都打不回去,直把人气闷死,军卒们怨气冲天。
正无奈何间,报道王禀正派人下书。
段灵凤忙叫命帐,召齐了众将,然后叫带下书之人。
王柯迈步进帐,打个禀手道:“王柯见过段元帅。”
“大胆王柯,见了本帅为何不跪?”
“我乃是靖难监国大元帅所差,前来下书之人,不在段元帅所辖,自无上下之分。”
“大胆,你不怕死么?”
“为将者,以马革裹尸为乐事,死有何惧?”
段灵凤见拿他不住,也便罢了,道:“王将军果然英雄,你下的什么书?可是来劝降的么?”
“乃是我家元帅所写,请段元帅弃暗投明之书,我家元帅与段元帅都是大真臣子,自然没有劝降之说。”王柯很会说话,他知道段灵凤身为御妹,很忌讳投降二字,所以故意不说劝降。
“将书信呈上来。”
段灵凤拿过书信来,看了一遍,叫小校领王柯下去休息,又把信交给众将看了一遍,然后道:“众位将军,王禀正如今下书劝降,各位以为如何?”
众将面面相觑,都不说话,只有曹云龙大着胆子,出来叉手道:“元帅,如今兵临城下,军中已断粮多日,兵无斗志,朝廷救兵又不到,我等已是身逢绝地,不降也是徒劳。末将以为,皇上所作所为确实荒唐,难怪人家不反。如今朝廷昏庸,百姓思变,大真朝气数已尽,我等当顺应大势,败弦易撤。末将以为当降。”
众将一听有人牵头,有出来响应的,又有要誓死尽忠的,吵个不休,最后一齐看着段灵凤。
灵凤道:“我受皇上龙恩,执掌帅印,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怎能投降贼寇,作出大逆不道之事,让后代子孙蒙羞?真为尔等汗颜,你们哪个愿降便降,我是宁死不降。”
灵凤这么一说,那些愿降的心里不愿,嘴上却不敢说了,曹云龙赶忙又叉手道:“末将不过试试元帅之心,既然元帅愿为皇上尽忠,我等自当与元帅同生共死。”
曹云龙本来是挑着头儿愿降的,现在又愿死,投降派便不敢再多言。
段灵凤这边统一了认识,叫把王柯叫来。
王柯进帐问道:“不知元帅商议的结果如何?”
段灵凤微微一笑,道:“我要向王先锋借样东西。”
“请讲。”
“我要砍下王先锋的人头,送给王禀正,以示我为国尽忠的决心。来呀,推出去,斩!”
王柯哈哈大笑,转身便走。
“且慢,刀下留人。”曹云龙急忙出来,道:“元帅,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此时王先锋是下书之人,杀了他于礼不合,使元帅三思。”
“嗯。你说得有理,推回来。”
“段元帅,怎么不杀我了?”
“王先锋,我乃朝廷元帅,岂能作那失礼之事,方才不过试探于你,王先锋果然英勇,本帅佩服,如今你可知道本帅的意思了?”
“知道了。”
“你回去告诉你那个什么伪元帅,回书便免了,咱们君子之约,战场上见。”
“那好,末将告辞。”
“我来送送王先锋。”曹云龙忙道。
曹云龙把王柯送出元帅府,王柯道:“曹先锋武艺高强,前途似锦,为了昏君卖命,岂不是太可惜了。曹先锋若是到了我们营中,我愿把先锋之印让你。”
曹云龙只是唯唯,一直把王柯送到城墙上,用绳子缒下城去。
不知王柯此去,怎生来攻城,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十二回——庞奇进城卧底,段凤半夜突围